曲轴

宝马质量问题爆发高乐如何守护匠心首条财

发布时间:2022/9/23 21:30:35   

导读

《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这样的浅显道理,一些国际巨头却频踩红线。例如杜嘉班纳、巴黎世家等,都得到了惨痛教训。态度傲慢、产品问题频发的背后,这些严谨、专业的洋企业,为何独在中国出现了调性反差?

同样疑问,在汽车业表现更为明显。一个维权事件,让高大上的奔驰跌落神坛,更打开了问题潘多拉。消费者的愤怒在于:你赚了我们的大钱,还践踏我们的尊严,摩擦我们的智商。这是否已丢失了一颗匠心甚至是行业良知呢?

与奔驰齐名的宝马,也在面对类似的拷问:饱受争议的召回、久拖不决的投诉、差强人意的质量缺陷及金融服务费等问题,让其反复摩擦着消费者、监管层的忍耐线。种种表现,是否有步奔驰后尘的味道?全球发展乏力的宝马,为何还有如此底气?其大中华区总裁高乐,又该如何改变呢?

作者:胡北北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造车,要常怀敬畏之心。

这在消费升级、汽车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总有一些车企被蒙住心智,犯下低级错误。奔驰“维权事件”、奥迪“致癌门”刚刚缓和,宝马集团(以下简称“宝马”)的“召回门”又来搅局了。BBA一个个跌落神坛,相信再淡定的吃瓜群众也有些蒙圈吧。

何以至此呢?

召回门背后的伪豪华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句流行金句,虽然三观待考,却生动体现出中国消费者对宝马汽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普遍印象。

问题是,作为高频的出行工具,再豪华的汽车,也要坚持一个基本标准——安全。不然,任何“豪华”也只是“伪豪华”。

年5月27日,华晨宝马和宝马(中国)发布两则召回公告,分别召回31.9万辆和47辆。

公告显示,华晨宝马召回的国产车达17.4万辆,宝马(中国)召回的进口车达14.5万辆。

华晨宝马和宝马(中国)表示,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管道加热器(PCV加热器)因材料及制造原因,加热器内部元件在长期使用后可能因水汽腐蚀而导致接触电阻增大,造成加热器工作时其塑胶壳体可能过热熔损,增大车辆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PCV加热器,如有必要同时更换周边受损零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如此大规模的召回,难免让消费者对宝马品质产生质疑。很难想象作为豪车典范,宝马会连基本的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宝马汽车年大规模召回的冰山一角。

年4月16日,宝马发布公告显示,华晨宝马召回的国产车27.29万辆,宝马(中国)召回的进口车达8.71万辆,共计36万辆。

华晨宝马和宝马(中国)表示,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所涉及部位的气囊气体发生器,以消除安全隐患。

数据统计显示,年6月之前,宝马已发布6则召回信息,召回汽车总量达83.06万辆。而宝马在年公布9条召回公告,召回汽车共计21.75万辆。

也就是说,宝马不到半年的召回量已超其年召回总量的三倍。

更令人玩味的是,宝马年前4月销量为22.76万辆,年销量为64万辆。前5个月的召回量已超年全年销量,不知宝马大中华区总裁高乐会作何感想。

图片来自网络

神预言的背后

就在5月28日,汽车观察员肖红指出,中国是宝马全球最大的销售区域之一,需实施召回的车辆或远不止目前数量。

神奇的是,专家的观点竟然成为了“神预言”。

6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召回公告称,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年11月21日-年3月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X7汽车,共计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因装配错误,造成乘员头部安全气帘可能以扭转状态安装在车辆上,导致安全气帘不能完全展开,当车辆碰撞时会增加乘员受伤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据悉,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车辆检查安全气帘的安装状态,必要时重新进行正确安装,以消除安全隐患。

此次召回的质疑处在于,宝马X7年4月15号才刚刚上市,距离目前不过2个多月时间便宣布因缺陷召回,这到底体现了宝马的责任心,还是对产品的匠心缺失呢?在不少网友眼里,答案显然是后者。

网友的观点并非没有根据。一般来说,车企召回的车型,往往是某一款或几款车型,这些车型往往由于设计,或者使用某种配件,而导致共同的漏洞,这大多属于技术问题。

例如年9月29日,上汽通用宣布召回包括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品牌车辆,共计3,,辆,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配备的前悬架下控制臂衬套存在质量缺陷。

但宝马在年的召回并非如此,按照具体车型来看,宝马几乎是全系召回。

例如,年1月12日至年11月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华晨宝马i、i、i及X1汽车;

年11月2日至年10月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宝马i、i、i、i、i、i、i、M3及Z4汽车;

年1月2日至年10月1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华晨宝马i、i、i、i、i、Li、i、Li、i、Li、i、Li、X1及ZINORO1E、ZINORO60H汽车;

年4月5日至年2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宝马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Mi、Mi、M2、Mi、Mi、M3、M4、M5、M6、X1、X3、X4、X5、X6、X5M、X6M及ActiveHybridX6汽车。

密密麻麻的召回车型背后,似乎是宝马车型几乎全线失守的写照。

类似状况,在世界汽车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也基于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宝马整体的品控能力、品控投入都在走下坡路。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宝马汽车对品控的粗放态度。而这份匠心缺失背后,也凸显其过分自信甚至傲慢的硬伤。

从销量角度来看,宝马的确有着高傲的资本。

根据数据,4月,宝马集团旗下宝马品牌和MINI品牌共售出新车5.9万辆,同比增长18.2%。

图片来自网络

需要警惕的是,奔驰由于一个发动机,而陷入持续品牌危机,甚至已开始影响销量,那么,质量问题性质更严重、影响范围更深远的宝马,又会产生怎么的发酵效应呢?

当然,拉长行业视角,宝马如此爆发式大范围召回背后,似乎也有不寻常之处。

有业内人士认为,奔驰维权事件发生后,作为长期类比竞品的宝马,也受到来自各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