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轴 >> 曲轴介绍 >> 四川夯实51产业基底唱响先进制造强
砥砺奋进五年间——四川工业“十三五”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之二
四川:夯实“5+1”产业基底唱响先进制造强省之歌
四川经济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
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提出要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大省向先进制造强省转变。对此,《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立足四川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聚焦包括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在内的“5+1”重点产业,提出强主业、补短板、提价值等“行动指南”,以及万亿、千亿、百亿等“目标阶梯”。
如今,历史的脚步已行进至“十四五”。回望过去五年,四川通过引导资源要素向“5+1”重点产业等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领域集聚,产业基底不断夯实,强劲动能持续迸发。年1-11月,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达3.8万亿,增长7.0%,“顶梁柱”和“压舱石”的作用明显。
扬帆起航,再谋新篇。展望未来,四川将大力推动提升“5+1”现代工业体系能级,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以有速度、有韧性、有质量、有竞争力、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向“先进制造强省”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城轨地铁总组装生产线(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供图)
蝶变——转型发展拓新局
谈到过去五年的变化,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老旧的客车检修生产线,另一张是崭新的城轨地铁总组装生产线。
“照片分别拍摄于‘十三五’前期和后期,展示的是公司完全不同的主营业务。”中车成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五年前,中车成都公司开启转型升级之路,由传统检修业务转向高端装备造修业务,实现了从单一检修转型为“研发+新造+检修+维保+服务”全寿命周期模式转变。
这一转,转出新天地。“公司营业收入从年的12.58亿元,增加到年的32.83亿元,增长率达%。”中车成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历经五年转型发展,已发展成为区域轨道交通产业的“龙头”企业,引领带动6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聚力打造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十三五”期间,四川企业不停演奏“变奏曲”。
成都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从启动到量产的蝶变,一座电子信息产业的超级工厂崛起;
四川凡立美科技有限公司,从生产流水线大货,到研发出拥有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的高端不锈钢餐具,变疫情危机为发展先机;
宜宾天原集团,将基础氯碱产业向高端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化,实现产业高端化、产品精细化和产业延伸;
……
一系列的“改”与“变”,折射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势”与“能”。
五年间,我省坚定不移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资源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消费品、原材料、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农业装备等领域为重点,实施大规模技术升级改造。通过开展行业先进对标行动,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年,电子信息率先成为万亿元级产业,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上升到23.06%。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促升级。当前,“5+1”现代工业体系已定型成势,“万亿支柱产业+千亿高端新兴产业+百亿企业”为核心的四川工业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建成。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柔性AMOLED显示屏产品(鲍安华摄)
加速——创新点燃新引擎
电子信息产业高位运行,去年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去年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比年初提高14.6个百分点;
食品饮料产业生产向好,去年11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年初提高11.3个百分点;
先进材料产业快速增长,去年1-11月增加值同比增长9.0%,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
能源化工产业总体稳定,去年1-11月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年初提高5.7个百分点。
发展加速,再加速!从这组数据中,我们能看到四川五大支柱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解码背后的故事,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夯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四川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动企业建设独立研发机构。当前,我省已组建30余个智能制造、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产业联盟,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8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引领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拥有个认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保费支持4.8亿元。核电装备、重型燃机、工业级无人机等产品研制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今年1月7日,四川企业强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发布了年四川制造业企业强名单。其中,91家企业填报了研发费用数据,共投入研发费用总额为2,,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占营业收入总额的2.09%,较去年有所提高,平均增长率14.32%。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收获更多创新发展可能,已是四川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年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强报告》显示,截至年,强企业中,共有70家企业拥有个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量为近四年之最。
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四川,正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用好各类创新资源,促进在应用中迭代、在迭代中实现替代和赶超。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鲍安华摄)
跨越——数字经济赢未来
在成都,中国电信中国西部信息中心的云数据中心大楼里,整齐排列的黑色机柜一眼望不到头,这里存储的海量企业信息,能有效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收益的提高;
在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线上,机械手臂和智能设备正在按照预设的程序运转,毛坯件在这套生产线上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操作后,便可形成一款全新的曲轴产品;
在泸州,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现场,拌料均匀、配料准确、轻撒匀铺、探汽上甑……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上演着酿制技艺古法传承与智能科技的完美融合;
……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各大产业中持续发挥赋能作用,推动我省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三五”时期,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我省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加快构建面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已完成部署5G基站总数近4万个,“云锦天府”数字化产业城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成都市纳入国家5G示范工程,我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同时,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亿元,位居全国第七。我省加速部署电子信息、优质白酒、家具制造等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建成全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个,覆盖航空与燃机等12个特色行业领域。实施“万家企业上云”行动计划,“上云”企业累计超20万家。
不仅如此,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过去五年,全省产业园区云平台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信息消费蓬勃发展,政务服务、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领域涌现一大批智慧应用形态。推动“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融合发展水平增速居全国第二,实现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位于全国第四,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底座”更加厚实,数字经济成为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举行的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数字经济”毫无意外地成为高频词之一。会议强调,四川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转型引活水、创新赢先机、融合促发展。过去五年,四川以“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巨大的发展潜力。
稳住基本盘、用力补短板、扬帆再起航。未来,四川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强省!(四川经济网记者唐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