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

看,老三明珍藏的金色岁月1958

发布时间:2023/5/23 20:54:01   
白癜风一般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3352.html
                            

年11月,上海傅振兴五金厂迁来三明,傅振华随母亲来三明,这是傅家年5月1日拍摄于上海的全家福。

三钢炼出的第一块铁

沪明情深展区部分内容

福建省第一台洗衣机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没想到在这里能够看到我的全家福。这张照片是我祖母50岁生日时拍摄的,当时我只有一岁,被祖父傅林木抱在怀里,拍摄照片时是我们全家人最齐的时候。这张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三代人在三明奋斗的历史。”工业记忆馆开放了,迁明企业二代傅振华专程前来探访,看到“沪明情深”展区摆放的工业遗存,尤其是18家迁明企业的老照片、老物件,他激动不已。

年11月,上海傅振兴五金厂(即后来的三明市五金厂三明市标准件厂)迁来三明,傅振华随母亲汪玲娣迁来三明,这张年5月1日拍摄于上海的照片也来了三明,如今走进了工业记忆馆。

三钢生产的第一块铁、福建省第一台洗衣机、福建省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展厅里,一个个“老三明”汇聚一堂,一件件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仿佛让时光倒流,珍贵的三明工业印迹历历在目,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10万建设大军夜以继日建设三明工业基地的难忘岁月。

工业遗产:让工业记忆重获新生

三明先有工业后有城市,因工业而建市,因工业而辉煌。工业承载着三明人满满的回忆,如何将这份记忆保留下来?

年3月,三钢开始打造工业记忆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三钢将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旧厂房进行修复改造,建设集工业旅游、历史展示、创意于一体的工业记忆馆。

工业记忆馆馆内面积平方米,场馆共两层,一层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钢铁工业体验区,二层为三明工业记忆展。

年,三明工业起步之年,三钢、三化、省一建、重机厂等一批省属国有企业落户三明,三明这座新兴工业之城就此诞生。

工业记忆馆生动再现了三明工业从零起步到打造新兴工业城的发展历程,承载着福建工业腾飞的历史记忆,浓缩了上海等地支援三明建设的历史情缘。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大部分老企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许多能够反映三明工业发展进程的老物件散落各地,收集谈何容易?

去年9月,市委召开支持三钢发展专题会,明确由市总工会、三钢项目组密切配合,做好资料收集整理,讲好上海迁明企业故事,展示迁明企业职工风采,以展览馆建设重现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记忆。

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迁明企业基本情况,市总工会先后联系市政协文史委、市委党史方志室、市文旅局、市城镇集体联社、市工信局、市档案馆、市博物馆等市直部门单位,咨询、查阅、收集相关史料,核实上海迁明企业发展演变过程等信息。同时,想方设法与部分迁明企业原管理人员、工会干部、退休职工、留守处负责人、社会热心人士等取得联系,了解、咨询有关留存的图片、老物件等线索信息。

今年7月,研究“沪明情深馆”拓展工作专题会召开,三钢“沪明情深馆”拓展工作专班成立,进一步挖掘上海和三明两地人缘、地缘、亲缘、情缘优势,重点拓展提升“沪明情深馆”展陈内容和展陈形式,全面展示上海人民支援三明建设的历史记忆和沪明两地合作交流的显著成效。

目前,已收集留声机、照相机、票据、证书、徽章等老物件件。

镇馆之宝: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二楼展厅展柜内,一块长十几厘米、宽两三厘米的黑色小铁块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印有“三钢生产纪念”六个凸起的大字,这块铁是年10月6日炼出第一炉铁水时,炼铁厂职工模铸的。

“这是三钢自主生产的第一块铁!虽然长得并不起眼,但在我眼中,它就是‘镇馆之宝’。”工业记忆馆馆长郑碧玉说,这块铁堪称福建钢铁事业的见证。

翻开当年的《三明日报》,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这天晚上,第一炉铁水从出铁口流出,像一条火龙似地沿着铁水沟穿进砂模的每个孔洞,照得四面通红。出铁场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锣鼓喧天,鞭炮如雷,人们互相握手祝贺,都以抑制不住的心情庆祝第一炉铁水的诞生。

年夏,22岁的林玉盘一毕业,就进入三钢高炉设备安装质量检测小组。三钢第一座高炉开炉时,林玉盘作为领导指挥部成员之一,见证了第一炉铁水的诞生。每名领导指挥部成员都有一块“三钢炼出的第一块铁”以作纪念,林玉盘的那块被他捐给了三钢展览馆。

“搬了几次家,这小铁块却一直被父亲妥善收藏保管。虽然看起来一点也不值钱,但是意义重大。后来,得知三钢筹建展览馆,父亲便将这块铁捐献了出去。”林玉盘的儿子林涛回忆。

工业记忆馆内,特地设置了钢铁工业体验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穿过仿真矿洞,从原燃料的采集开始,生动立体地展示了高炉出铁、转炉炼钢、中板及圆棒轧制的过程。

馆内还收藏了离心式水泵、曲轴磨床、配电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牛头刨床、测长机等三钢曾使用过的老设备,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复。

“这些老物件是工业记忆园的灵魂所在,它们见证了那一段筚路蓝缕、战天斗地的难忘岁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郑碧玉说。

沪明情深:浓缩金色年华

三明和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殊感情。

20世纪50年代,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南下入明,支援三明重工业基地和“小三线”建设,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三明。他们的付出,铭刻在三明人民心中。馆内专设了“沪明情深”板块,用来保存这段情深似海的记忆。

上海长宁印刷厂支援三明建设合影、三明市五金厂职工合影、金鱼牌衬衫、鹅牌咖啡茶、皮鞋厂的工具、印染厂的布料……在“沪明情深”展区,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多方位展示了18家上海迁明企业在三明工业起步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在“沪明情深——三明不会忘记”几个大字的下方,摆放着迁明企业三明市标准件厂原职工邓友华所整理的《岁月如斯——迁明企业三明市标准件厂纪念册》及其所著的三部《这块土地的灵魂》。

“以前大家的档案意识不强,很多老照片、老物件都泯灭在历史的洪流中。我在三明文化界待了四十几年,又卖了二十几年书,心中一直存有旧式工厂情缘,曾下意识地将这些老照片收集起来。年时,更是地毯式地收集过。”邓友华说。

“沪明情深”展区中,很多老照片取自这本纪念册。虽然书名是《迁明企业三明市标准件厂纪念册》,但书中涵盖的内容并不止于此。

金属厂、虹口螺丝厂迁明前,五金厂迁明前,金属厂迁明后60年代……在《岁月如斯》中,邓友华按时间顺序将迁明企业的老照片进行了整理。

从上海到三明,千里迢迢。迁明企业员工放弃了大都市优裕生活,扎根在三明的荒僻山区,将异乡变成故乡,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三明。邓友华感叹道:“在老照片的笑靥如花中,藏着我们曾经共同拥有却已经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

“这些老照片,有的是三标厂相关部门保存下来的,更多的是三标厂的工友和迁二代提供的。”邓友华说,这本纪念册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这不止是三标厂的历史,而是一部三明建市的历史。

成立三明市沪明乡亲联谊会,开展在沪“小三线”三明建设者乡亲联谊活动。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三明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沪明情谊还在延续,三明有关上海的记忆,正在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里。

来源:三明日报

记者黄宝琴文/图

原标题:《看“老三明”珍藏的金色岁月——工业记忆馆展品里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6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