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轴 >> 曲轴介绍 >> 如何确定汽车的保养周期
1.整车保养周期
汽车保养是为了让车辆保持最佳使用状态,即优化汽车性能,延长配件的使用寿命,也给自己的出行安全多一份保障。在保养方法中,首先是确定整车保养周期。汽车保养周期是指汽车保养的间隔里程或时间。在人们对汽车的实际保养中,一般包括两种误区,一种是根据自己驾驶车辆的感觉,认为车辆没有问题,忽略保养或者保养周期没规律,以为这样能降低用车成本,这样使汽车零件磨损快;另一种是出于安全考虑,增加保养频率,缩短保养周期或里程。
实际上,科学地确定各类保养作业的间隔里程,并非等到汽车出现故障时再进行修理,不仅能使汽车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其花费也远少于汽车的修理费用。定期保养频率过高会增加保养成本,而且保养频率过高对提高车辆各项性能的作用也不很明显。
汽车制造厂推荐的保养周期是厂家根据汽车性能制定的最科学的保养时间。在决定汽车保养周期时,应当采用厂家给出的保养期,同时结合汽车自身的技术状况和实际使用条件,对保养周期做适当的调整。通常技术状况良好的新车,可以适当延长保养周期;而汽车性能状况较差或使用条件恶劣的汽车,则应适当缩短保养周期。
对于一些定点保养企业推荐的保养周期,要与汽车制造厂推荐的保养周期进行比较,全面衡量和考虑。
2.部件更换周期
(1)轮胎应当参照汽车自带的保养手册定期进行轮胎换位。轮胎换位间隔通常新车为1万千米,以后每行驶0.5~1万千米进行1次轮胎换位。轮胎出现裂纹就应更换轮胎。
(2)制动片制动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车辆的制动性能。通常汽车每行驶1万千米需检查1次,前制动片每3万~4万千米应当进行更换,由于后制动片磨损小于前面,前片每更换2次,后片应更换1次。
(3)正时带正时带负责发动机各关键部位的准确协调,因此它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正时带损坏,发动机将不能工作,而且如果发动机的气门动作最低点与活塞上止点有重合,即所谓的干涉设计,那么正时带一旦断裂,因为惯性,曲轴带动活塞继续上下运动,而气门则由于凸轮轴停转而静止,某个气门可能停在最低点,当这个气缸的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就会和气门发生碰撞。只要这种情况发生,发动机就需要大修。
因为正时带的重要性,厂家一般会根据设计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个推荐的使用寿命,并且建议在推荐使用寿命周期到达时更换正时带。这个更换周期都会在汽车的使用手册和维修手册中清楚的标明。当然,一般为了安全,厂家给出的推荐更换周期都有一定的余量,正时带的实际使用寿命往往长于厂家的推荐值多很多。因此,有些用户会推迟更换甚至不更换正时带,这是要冒险的,对于非干涉型发动机,正时带断裂通常不会引起其它部件的损失,但车辆运行在高速公路上时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也是有很大危险的;而对于干涉型的发动机来说,危险性就更大了,发动机几乎会报废。因此,按厂家的建议及时更换正时带是非常重要的。
新车正时带通常行驶8万~10万千米就应更换(除一些车,如南京依维柯、奇瑞汽车的风云旗云,因发动机问题通常2万~3万千米必须更换正时带)。因为发动机在运转时的高温、车辆停滞后的冷却、油腻杂质及正时带张紧轮的匹配和安装时的不正确手法等,均会导致正时带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在更换正时带后,由于车辆的折旧、使用和安装等问题,正时带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地降低。因此,很多修理企业会建议汽车行驶6万千米左右最好更换正时带。
如果在检查时发现正时带有老化、硬化、裂痕、脱丝和发出响声等现象,则应当尽快将正时带更换。由于在检查正时带时,对于多数发动机,需要拆掉很多部件,并且只能看到一小部分,要检查正时带的全部,则需要旋转曲轴一段一段地看,费工费时;而且,正时带在断裂损坏之前往往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会有磨损开裂等迹象,一旦出现瑕疵,很快就会损坏,如果不是碰巧在那段短暂的时间内检查,则基本上看不到问题,但正时带断裂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应当按照厂家的推荐定期更换正时带。除非已发现正时带出现问题,否则不推荐通过检查正时带技术状况的方法更换正时带。
3.油液更换周期
(1)自动变速器油(ATF)ATF的更换周期是以行驶里程数或使用时间为准,如果在车辆使用手册中同时给出了这两个指标,则哪一项指标先到就先执行。如果车辆使用手册未标明自动变速器的换油时间,则按照4万~6万千米的里程来更换。例如,上海大众系列、一汽大众系列及东风雪铁龙汽车均规定每6万千米更换ATF,广州本田系列、福特系列汽车均规定4万~6万千米更换ATF,丰田系列汽车规定每4万千米更换ATF。如果自动挡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换挡迟缓、脱挡和跳挡,则应对ATF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更换。
(2)转向助力液压油通常汽车厂家并不严格规定转向助力液压油的更换周期。大多数汽车保养维修企业会参考其他同行业的服务企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也有比较规范的企业会参考国外汽车大公司的汽车保养要求,并且结合目前我国的道路状况、空气质量和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定。
通常为了防止液压油过脏或变质,建议汽车每行驶2年或3万千米更换1次转向助力液压油。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油变稀或者油的颜色变得发黑,则必须更换转向助力液压油。
(3)发动机润滑油按通常的规定,发动机润滑油的换油周期为KM。但每辆车因发动机状况、所用润滑油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其合理的换油周期也应有一定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新车发动机内部清洁,很少有积炭等杂质,因此换油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对于旧发动机,特别是缺乏保养的发动机,其内部积炭较多,新润滑油加入后很容易被污染,引起色变和质变,因此换油周期应适当缩短。当然有条件的话对发动机内部进行彻底的清洗最好。
对于同一辆车在同一路况下行驶,在不同的使用阶段,其换油行驶里程也会有所差别,如一辆老旧的汽车与一辆新车相比,由于车况的下降,其换油周期就要相对缩短一些。对于货车而言,维护保养还需要根据载荷情况做适当调整。如果经常超载或满负荷使用,则润滑油老化的速度会明显加快,那么它的换油周期一定要缩短些。
由于使用环境、条件的不同,实际换油周期也会与手册的规定有所差异。路况较差的地区,应当缩短润滑油的换油周期。如果经常行驶于交通拥挤的城市中,那里车流量较大,车速变化大,开、停频繁,低速驾驶时间长,那么相比行驶于郊区的汽车来说,发动机的换油行驶里程要相对短一些。
换油周期的长短不能忽略润滑油的质量级别,润滑油的识别有质量等级API和黏度SAE两种标准,质量等级通常从SC、SD至SM级,随着字母递增,级别越高,品质越好。现代的汽车,尤其是轿车,多为高转速发动机,对油品的要求较高。通常来讲,SF级以上的润滑油正常情况下完全能满足KM的换油周期,而使用SD甚至SC级润滑油,稳定性较差,变质快,而且容易生成积炭。如果使用这类润滑油,则应当将换油周期缩短为KM甚至更短。
环境对润滑油也有一定的影响。高温、极寒和灰尘较多的环境下都容易加快润滑油的变质。应针对环境选用合适级别、黏度的润滑油,还应适当缩短换油周期,具体要求视情况而定,通常以缩短1/5~1/3的周期为宜。另外,炎热的天气、在粗糙路面或山路上行驶、在泥泞或多尘的条件下行驶、在盐路(或相似材料)的地区行驶、频繁的短程行驶、行驶里程在8KM以下、长时间处于怠速或是频繁地停车起步等情况下,均应适当地缩短换油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