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轴 >> 曲轴资源 >> 工业智能化改造专家团巡诊威海,现场切脉
由威海市工信局“把关”组建的工业智能化改造专家团“巡诊”威海,首批19家企业车间享受现场“望闻问切”
高温炎热的威海,静坐都汗流浃背,却仍有工人在车间操作热处理机,用滚烫的铝液浇铸发动机外壳……他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浸透,紧紧贴在后背上。
这是威海一家电动机制造企业的车间一角,如此传统的制造工艺,让一众外来专家惊讶,这也是7月30日开始、为期四天的威海市工信局“全市智能化改造现场诊断”行动的一个真实片段。
经过前期收集整理企业需求,包括乳山明珠硅胶、南海新区华港智能、文登威力工具、临港豪雅光电、荣成康派斯、经区百圣源、环翠双轮股份、高区华菱电子在内的19家企业被纳入此次威海市工信局“全市智能化改造现场诊断”名单。
负责“现场诊断”的专家团有16人,分别来自华为、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四川中物技术以及山东省内济南、青岛、威海等地的15家智能软硬件服务提供商。
19家企业中,既有国内制造业单项冠军,也有外资加工企业,既有完成部分智能化改造的实体制造企业,也有完全处于传统制造工艺的老工业企业。
19家企业的主动“改造需求”背后,有着各种被动或主动的原因,其中,有高温、粉尘、噪音、电镀、用眼过度、重体力等工位因素导致的绝对招工难,有出于降低成本、减少用工考虑的被动改造,更有继续领跑同业、应对市场趋势的主动布局。
本次由威海市工信局牵头组织的“全市智能化改造现场诊断行”,主要是针对企业难点、行业痛点,不求大而全,务求实效,“哪怕只是改造升级一台机器,改进一个元器件”,体现了主管部门服务企业能力的务实提升,纳入专家团的智能化服务提供商都事先经过了筛选,“帮企业事先把了关”。
这次智能化改造专家团登门诊断活动是威海市工信局实施《威海市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年)》的重要措施,目的是形成经验后向全市推广,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威海智造”水平,促进工业新旧动能转化,助推企业冲击新目标。
行动背景
为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威海市先后印发《威海市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年)》(威经信发〔〕16号)、《威海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威经信发〔〕47号)等文件,在《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从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应用等予以全过程系统性支持,并设立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专项资金(最高补助万元),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促进工业新旧动能转化,助推企业冲击新目标。
、年,威海市累计安排市级“机器换人”专项补助资金万元,智能工厂/智能化车间奖励资金万元,对列入国家、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奖励万元。
行动成果
截至目前,威海全市共有19家企业被认定为威海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3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3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
13家企业列入山东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1家企业列入山东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其中:
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年,威达机械的低成本精密机械零部件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试点示范
年,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的曲轴、连杆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
年,迪尚集团有限公司的服装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
国家智能制造专项
年,华力电机的基于磁悬浮技术的稀土永磁高速电动机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
年,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数字化车间研究及新模式应用项
年,迪尚集团有限公司的服装网络协同制造立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高洪超通讯员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