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决定了“海洋”是威海发展的“关键词”。“十三五”以来,威海海洋战略性新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3%,全市涉海科技创新平台达到家。根据规划,到年,威海的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要超过40%,而突破的重点则确定为海洋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海洋智能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域的海洋科技城,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提出要引进更多的院校院所、高端人才,帮助威海一起建立一些“四不像”式的科技创新的机构。“推动我们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这个领域(发展),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求突破就是要把我们这个产业体系用好。”威海北部原是老渔业基地,而现在,已经蜕变成为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不久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智真研发团队在这里完成了科技部“海底地震节点智能运载器”深海专项,他们研发的机器人能够在多米深的海底进行超深水油气勘探,是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体系的重要一环。“现在海洋发展、科技的发展正由机械化向智能化去发展,威海现在有全国唯一的海洋综合实验场,对海洋高端装备可靠性的提升,研发的快速迭代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哈工大(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威海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负责人周志权介绍,“海洋信息的优势和现代海洋的优势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形成两翼齐动的局面。”目前,威海正发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与此同时,威海还围绕先进制造“链主”型企业做大增量,通过创新链、供应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力,为产业集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因为整个产业链如果是单打独斗的个体,在整个配套的过程中,这肯定是一个低端产业链,供应链也是和先进制造业现代产业不匹配的。”张海波表示,威海梳理出十条产业链,提出打造“1+4+N”的这样一个科技创新体系,希望未来既有海洋的特色,又有现代制造业的特点。立足自身科技创新平台基础和“校企政”协作的优势,威海目前实施科技产业化项目88项、开展科研项目个,体系经济效益23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从科研到制造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威海天润工业研发的整车智能空气悬挂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光零部件加工环节就吸引带动周围几十家配套商。“这个产品是一个系统性零部件,产业链链条相对来说比较长,如果与我们原来传统制造的曲轴和连杆这两个业务比较的话,它是几倍的增量,建立了校企合作,研发最前沿的这种技术,关键的零部件我们已经在年形成了批量的供货。”威海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承飞告诉记者。抓住城市产业特色的“牛鼻子”,威海精准布局产业链,形成了“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城市发展格局,让威海成为“精致城市”建设的样板。谈到未来现代化强省建设进程,张海波表示,威海要把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发展绿色化、新型城镇化和治理现代化这五化要求作为重点,并将其细化为一项项工作、一个个项目,在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方面,开创新局面。转自(威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