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轴 >> 曲轴发展 >> 连苏联空军也只有762机枪二战早期战
楼主“SgtRL-3”:1.苏系战斗机为什么长期只有1门20加1挺12.7或2挺7.62,最多2门20的火力?
2.日本陆航战斗机早期为何极不重视火力?
3.6挺.50BMG和4门B-20在对付典型四发重轰(兰开斯特,哈利法克斯,B-17一类)方面的效率能有多大的差别?
HeavenDevil:苏系采用的是便于瞄准的轴炮,这种低火力配置可以接受。另外早中期苏联损失工业产值实在比较大,新枪炮生产受到了影响只能少装。日本人是发动机乏力只能尽量轻量化,诺门罕等还有侵华战争跟一票脆皮互殴,小水管没有感觉缺乏火力也有影响。
▲二战中的苏制波利卡尔波夫I-16战斗机
.50bmg没有高爆弹,拆大家伙效果很一般,无法对飞机承力结构和蒙皮直接造成太大的伤害。b20的高爆弹可以有效毁伤飞机承力结构和蒙皮。
平独镇露:1*20炮1-2*半英寸枪这种配置在战争前期打轻量级的还行,对付后期那种皮糙肉厚飞得又快的F\G就比较惨烈了。
HeavenDevil:不要紧,都有高爆弹,轴炮有命中率加成更适合拆高机动目标。
wanghrobin:一:发动机不够给力,基本上开战时的新锐战机长期只有一千多马力出头。后来的拉5,7用上功率大点的星型风冷机火力也就跟着上台阶了。二:跟苏联人一样,没有好发动机。更过分的是还要追求长航程。三:没数据,但是雅科夫列夫自传里提到大口径机炮对重轰的大型结构件的破坏效果超好。
▲二战早期的日本陆航川崎Ki-48战斗机
kgb:1.轴炮的投送效率比翼炮高。翼炮必须考虑高低-方向双交汇的交汇点,目标距离大于或小于交汇点距离,散布都会变大。轴炮方向交汇不必调整,调高低交汇就行。打投影面积大的目标适合翼炮,投影面积小,角速度大的目标,时候轴炮。轴炮和翼炮的折算至少应该按1:1.25~1.3的比例来。苏法德都是轴炮倾向,Fw机身靠近翼根位置可视作广义的轴炮。英美单发机都是翼炮倾向,两家这么搞就牵涉到武器和发动机了。能用轴炮,英美也不会用翼炮,英俊战士、蚊子、P38都是典型的轴炮。2.AN/M2的理论射速是r/min,本就不算高,使用协调器的话,射速会下降到-r/min,投送效率低。P40B就是机头装两M2,效果不好。英国选择翼炮是飓风研制时为了增强火力,不得不往机翼里面塞更多的勃朗宁。到了希斯诺班HS炮,这个家伙是开膛待击前冲击发,不能使用协调器,只能翼炮布置。别跟我说MS和D/,那个另当别论。
▲在机鼻安装了一门20mmM2机炮和四挺.50M2机枪的P-38闪电战斗机
战后进入喷气时代,英美都抛弃了翼炮布局。F84/86、流星FMK4/8等等等等,机炮布置怎么样我就不多说了。3.单位时间弹丸投送量不是一个严谨的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忽略了弹丸特性,M2的46~48g的弹丸重量约等于shvak20*99弹弹丸重量的一半、20*弹的三分之一。但是两发.50能顶一发20*99吗?3发.50能顶一发20*吗?.50的主要弹种是普通弹和API,燃烧弹算产量都不是主流,爆破弹战时有列装吗?.50这么好,USAAF还生产两万多门炮和多万20弹干什么?至于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用,那就是官僚主义和美国设计人员自作聪明把弹膛加长0.inch的锅了。4.发动机的因素不光是影响起飞重量,发动机本身的结构和布置也是制约航炮布置的重要因素。M祖宗就是法国的西斯诺班苏扎,可以从发动机中轴穿过去。梅林就做不到,艾里逊V倒是可以,P39/63就是,但是P40的话你装中轴炮,机炮不捅到驾驶室取才怪。P47你要装机头的话,R2后面是涡轮增压器,没法布置。HS的重量和体积,也不允许喷火MK5及后继机型布置在机头。同理,米格3那个干重kg的AM35,也塞不下施瓦克,只能塞机枪。5.机翼问题。雅克的结构是镍铬合金钢管,外翼段是木制;你怎么布置枪炮?拉格3的航空层板架三角木,结构强度是够的。但是木材的比强度差啊,机翼内部空间狭小,只能用施卡施,威力不足,不如不装。喷火装HS的凸包,以及电热套,也是很捉襟见肘的啊。
刀枪不入石志奇:V的结构同样无法布置轴炮,P-39/63系能做到是因为它的发动机在驾驶舱后方,通过飞行员胯下的传动轴和机头变速箱连接。
P-47的涡轮增压器同样在驾驶舱后方。
所谓轴炮并不是穿过发动机曲轴,而是位于螺旋桨中轴。所以发动机曲轴和螺旋桨中轴重合的星形气冷发动机反而天生不能用轴炮。轴炮爱好者如苏德,在气冷的Fw-系列和拉沃切金系列上也只能乖乖的把武器布置在机头整流罩内。
sdf-1:第二点有问题,IJA战斗机和IJN的相比火力都要差,零战装20炮的时候一式只有12.7,总不能说IJN飞机的发动机比IJA的好吧。
刀枪不入石志奇:对于一:动力不足,可用武器载荷就那么多。对于二:和开战时的美国一样,对新式战斗机的结构强度缺乏认识,觉得7.7够用,20拆重轰都没问题。你看到了战争末期的那一票新机是什么配置。对于三:从台风开始霍克一家标配四门西炮,中后期喷火也大量用西炮,海牙之类终极魔改型号干脆也是全西炮配置;F8F-2用四门20炮替换了F8F-1的六门.50,喷气机开了一下倒车也迅速用20替换了.50,感受一下。
hikarihikari:关于3,我就是觉得英国佬能在喷火上用那么久7.7感到很奇葩。
刀枪不入石志奇:主要是在喷火上用了很长时间7.7对吧。实际上38年底RAF就确定了对装甲目标和大型目标需要至少20mm口径武器,但是第一,早期西炮可靠性悲剧,所以直到40年才有了2西炮+4x7.7的喷火IB;第二,RAF的早期西炮用弹鼓供弹,尺寸——主要是高度——和携弹量也是悲剧,所以2西炮加4x7.7的配置用了很久以保证火力持续性。
HeavenDevil:可能是因为四炮喷火用过感觉翼炮还是不够又不能继续上只能多带点小水管滋水吧。
刀枪不入石志奇:不是,单纯是西炮成熟太晚,喷火的早期配置,弹鼓供弹,每门西炮的备弹才60发,piupiu以下就打空了。4西炮配置堪用要等改成了单链供弹。
HeavenDevil:想了一下似乎没有2xb20的苏系飞机啊?是施瓦克吧?b20很晚了而且la7是三门。
兰度:应该是2XSHAVK。2XB20只在YAK-3的某种试验改型上出现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