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

从对外贸易,到旗舰服务的涅磐重生

发布时间:2022/10/12 20:42:01   

上海亚域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万明

编者按:中国产品融入世界,离不开外贸企业的贡献。怎样做一个有价值的外贸企业,适应市场是基础,前瞻视野很重要,执行力则推动企业走向辉煌。上海亚域动力20年,从汽配出口到外贸标杆,到整合制造企业生产资源,到平衡进出口两个市场业务,到跻身国内外主机配套市场,到技工贸服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亚域动力带头人万明先生的专访,试图还原他们的成长足迹,给读者带来一个外贸企业发展的样本,并进一步思考未来的发展与服务。

来源

商用车与零部件

作者

李倩

编辑

王春燕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6分钟。

1、发动机零部件外贸标杆企业的诞生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万明认识了当时德国MTU亚太区采购总监Markus,从此,就与汽车零部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于同年创办了深圳市吉亚通实业有限公司。从那以后,一个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男,转行做起了发动机零部件生意,而这一做就是20年。

早期的汽配外贸行业信息不透明,做得好的企业不多,而且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没有开展出口业务,这就给了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深圳吉亚通一个得天独厚的机遇。

年由亚域动力和鲲鹏汽配传媒联合主办的高峰论坛

万明及其团队很好的抓住了这个机遇,用了10年时间,不仅业务规模做到了1.5亿元,而且先后成立了上海亚域动力工程有限公司、亚域动力德国分公司(富有戏剧性的是,当年的客户Markus后来成了亚域动力德国分公司的总经理)、美国合资公司,控股了湘潭市东风曲轴制造有限公司,入股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鲲鹏汽配传媒等,把一个纯外贸公司打造成了技工贸服一体的亚域动力集团。

亚域动力,从年就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商用车分会的外贸企业会员,且从会员到常务理事,万明更是牵头组建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商用车分会外贸委员会”,并被推选为副会长。亚域动力因此成为了汽配行业颇有名气的外贸标杆企业,并成为很多同行追赶的目标。

2、从对外贸易,到整合制造企业的产业链资源

湘潭东风曲轴九华厂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B2B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外贸竞争行列,使汽配外贸变成了红海市场。进入亚域动力的第二个10年,竞争格局被彻底打破,主流业务被外资、合资和有实力的工厂掌控,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万明告诉记者,当时,亚域动力如果延续原有模式不从根本上转变,将会变得越来越难,“能活着,但只能苟延残喘”。更揪心的是骨干业务员的频繁流失,亚域动力俨然成了汽配外贸行业的“黄埔军校”。

从小热爱足球的万明,习惯了面对挑战,永不言败的精神已植根在内心深处。面对困难,他最终选择了走出舒适区、“向死而生”,大胆开拓新业务、探索新领域、尝试新模式,从而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转型之路。

从年开始,亚域动力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

年,与6家零部件工厂合资成立“上海联柴动力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海外主机配套业务。亚域动力现有主机项目产品有不少都来自于联柴的股东工厂。年,入股“凤城市万丰增压器有限公司”并成为大股东,加大增压器项目上的投入,开发和丰富海外售后市场的品种。年,成立合资企业“上海天旻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特种用途的发动机和燃机,为新能源蓄力。目前,特殊用途发动机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并定型,即将进入市场。年,成立合资企业“博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从事汽车行业无损检测业务,进入国内乘用车市场。目前,已经是汽车行业电焊系统的领军企业,客户涵盖了丰田、通用、上汽、广汽、路虎、北汽、长安等知名乘用车企业。年,获得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在土耳其和俄罗斯的独家代理。并已拿到土耳其某大型发动机企业的同步开发项目。年,占地40亩的湘潭市东风曲轴制造有限公司九华新厂竣工,除了球铁曲轴的产能提升到8万只以外,新增了锻钢曲轴产品线,并已与玉柴机器达成了配套协议。年,入股“沈阳梅特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开拓涂层业务,借助航空发动机的涂层技术,延伸汽车行业服务。上述的合资合作,虽然涉及的产品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与汽车行业直接或间接相关。万明是希望借助这些合资合作,来整合汽车行业产业链资源,在强化现有业务的同时,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亚域动力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在不经意中,搭建起了国际国内两个主机市场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再逐步导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亚域动力已经开始尝到甜头。

3、出口、进口内外兼修的企业平衡术

德国传感器合作伙伴

年,从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起,万明就意识到了国内市场是块巨大的蛋糕,对于亚域动力很重要。限于精力、合适的机遇与产品和模式,直到年接触到传感器业务以后,才决心启动国内市场。

经过4年的持续开发和投入,年下半年开始,与重汽、一汽十多款国6发动机配套的传感器相继量产,与东风、云内、玉柴等近十款发动机配套的传感器,年将陆续完成实验验证,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到年,亚域动力传感器国内配套业务将达一到两亿的规模,进出口业务将实现平衡,结束企业业务长期“金鸡独立”的状况。

进口业务的开展,不仅解决了企业业务单一问题,规避了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也对汇率波动起到了很好的对冲作用。

万明回忆该段经历感到很幸运:由于主机项目周期很长,不确定性也很大,产品本身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不可否认当初多少有点赌一把的心态。但是,这种“赌”是基于我们对国内市场的充分了解、在行业良好的人脉关系,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8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