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轴 >> 曲轴资源 >> 全球工业机器人详细产业链梳理澎湃在线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主要是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部分机器人本体还包括行走结构,是机器人的机械传统和支撑基础。按照结构形式,本体可以划分为直角坐标、球坐标、圆柱坐标、关节坐标等类型;下游是系统集成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国内企业都集中在这个环节上。生产出来的机器人只有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投入到下游的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产业,为终端客户所用。
整体来看,工业机器人的总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比例接近70%,其中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占比分别为32%、22%和12%。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本体成本占比
▲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格局
▲中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市场格局
▲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市场格局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
核心零部件技术是机器人本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不可或缺的明珠
(1)技术分析:RV与谐波减速器占据主流地位
伺服电机由于脉动信号的驱动,本身具备调速功能,那么机器人为何需要减速器?
由于工业机器人需要重复、可靠地完成大量工序任务,对其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求很高,因此需要专门的减速器以保证精度。减速器的另一作用是传递负载:当负载较大时,伺服电机功率有限导致输出扭矩较小,此时需要通过减速器来提高扭矩。此外,伺服电机在低频运转下容易发热和出现低频振动,对于长时间和周期性工作的机器人这都不利于确保其精确、可靠地运行。
精密减速器的存在使伺服电机在一个合适的速度下运转,并精确地将转速降到机器人各部位需要的速度,提高机械体刚性的同时输出更大的力矩。与通用减速器相比,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要求具有传动链短、体积小、功率大、质量轻和易于控制等特点。
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主要分为5类,不同类型的精密减速机在传动效率、减速比方面各不相同。衡量精密减速机的主要指标包括:扭转刚度、传动精度、启动转矩、空程、背隙、传动误差、传动效率等。
目前,大量应用于多关节机器人的减速器主要有两种: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相比于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具有更高的刚度和回转精度。因此在关节型机器人中,一般将RV减速器放置在机座、大臂、肩部等重负载的位置;而将谐波减速器放置在小臂、腕部或手部;二者之间适用的场景不同,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行星减速器一般用在直角坐标机器人上。
RV(RotaryVector)减速器
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结构主要分为两级:第一级为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二级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包括转臂曲柄、摆线轮、针齿壳,特点在于承受大负载的同时保证高精度。因此,其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工艺和装配方面:1.材料成型技术。RV减速齿轮需要具有耐磨性和高刚性,对于材料成型过程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材料化学元素控制、表面热处理方面。2.精密加工及装配技术。RV减速器的减速比较高,具备无侧隙、微进给的特点,这就需要特殊部件加工和精密装配技术。
▲RV减速器结构拆分
工作原理:1.第一减速部:伺服电机的旋转从输入齿轮传递至正齿轮,按二者的齿数比进行减速;曲轴直接与正齿轮相连,以相同的转速旋转。2.曲轴部:曲轴旋转,带动偏心部的RV齿轮进行偏心运动。3.第二减速部:另一方面,针齿数目比RV齿轮的齿数多1个;如果曲轴旋转1圈,RV齿轮与针齿接触的同时进行1圈的偏心运动,使得RV齿轮沿着相反方向旋转1个齿数的距离,并通过曲轴传递至输出轴,实现减速。而总体减速比为第一、第二减速部的减速比之积。
▲RV减速器工作原理
谐波减速器
基于行星齿轮传动发展起来,由波发生器、柔轮、刚轮和轴承组成。其工作原理在于依靠波发生器使柔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而柔轮比钢轮少N个齿轮位。因此,当波发生器转一圈,柔轮移动N个齿轮位,产生了所谓的错齿运动,从而实现了主动波发生器与柔轮的运动传递。谐波减速器是通过柔轮的弹性变形来实现传动,其优势是传动比大、零部件数目少;其缺点是弹性变形回差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机器人的动态特性抗冲击能力等。
▲谐波减速器结构拆分
从国内外产品技术指标来看,国外产品信息相对完善,每种规格对应的各技术指标都有精确的数值呈现。而国内在这方面略显欠缺,表明国内企业在检测能力方面的不足,缺少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国产减速器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产品系列不健全。日本纳博具备全系列产品,基本上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根据纳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