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叙物语新冠肺炎,又带走了一位大师。1一早醒来,看到一则新闻:“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段正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15日19时35医院逝世。”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并不知道段正澄是谁。但看到《人民日报》发了新闻,但看到“院士”这个头衔,觉得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一搜索,才知道他就是伽马刀的发明人。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只知道伽马刀,但并不知道伽马刀的发明人是段正澄。很抱歉,我很无知,竟然以这样的方式知道您的名字。2国家科技进步奖,拿一次就够吹八辈子了,但段正澄拿了三次。全国科学大会奖,段正澄拿了两个。段正澄院士,不是普通教授,不是普通专家,他是国宝级机械专家。对于这位国宝级人物的去世,很多媒体都发了新闻,但几乎都没有展开报道,有一点唏嘘。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段老爷子吧!段老爷子是因病治疗无效去世的,他得了什么病?很不幸,他也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前几天,医生张松发了一条信息:“段正澄院士已经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他是1月22医院看牙医过程中被感染的,第二天即感到不适,1月29日被最后确诊,今天刚刚进了ICU。”昨晚,张海霞发了一条信息:“今天早上给我的导师杨叔子院士打电话问候,听到段正澄老师感染新冠肺炎住院的消息,说医院看了个牙就被传染了,夫人也被传染了,还在治疗中,然后我跟在北京工作的同学、段老师的博士生,打电话说了此事,大家都很着急,也帮不上忙,一起为段老师祈祷,还相约等疫情结束去华科看望老师,真的没想到刚刚在朋友圈就看到这个噩耗。”护士“BLUISH七夏”发微博说:“段教授走了,第一次见他是因为晚夜班给他俯卧位通气,那时只知道他是院士,并没有多了解他,那时他对我而言只是个病人。隔着起雾的防护眼镜,看着他花白的头发,那时还在想这个爷爷看起来很慈祥,应该能熬过去。今天科室小伙伴说他走了,最近几天心里的怒火瞬间被失望填满,………疫情快走吧,我怕我坚持不下去了。”新冠肺炎,就这样带走了段老爷子。3没有他,就没有国内第一台数控高速全轴自动曲轴磨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垄断了世界汽车曲轴制造设备市场。为了打破垄断和封锁,段正澄带领团队,住进孝感机床厂,跟工人们同吃同住数年,终于在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数控高速全轴自动曲轴磨床,打破了欧美对汽车发动机关键零件的垄断。4没有他,就没有世界首台全身伽玛刀。大家都知道,放疗对人体损害极大。为了降低放疗对人体器官的损害,上世界90年代,开始研究伽马刀。年,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5没有他,就没有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及切焊组合加工技术与设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高档激光加工装备全靠进口,价格奇高不说,人家还不愿意卖给中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花了20多年时间,终于发明了“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及切焊组合加工技术与设备”。这个发明有多重要?我说不清楚,只知道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是二等奖的第二名。6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们给段正澄取了一个绰号——机械狂人。为什么叫他机械狂人呢?因为他做研究太痴迷了。段正澄有一句名言:“从事科学研究,也许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有什么成果,因此绝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选准了目标,就要长期坚持,百折不挠。只有这样,才能出成果,出大成果。”段正澄每每搞一项研究,都会像刀一样直扎进去,不计精力不计时间,研制全身伽玛刀,花了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花了20年。完善汽车发动机曲轴磨床,花了30年。他说:“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7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柱,曾经说过一段话:“段正澄如果申报工程院院士,肯定能够成功。如果别人的研究成果,要用自行车拖的话,那段正澄的研究成果,要用火车来拖。”凭借研究成果,段正澄早就可以申报工程院院士,但他一直不见行动,圈内人士都觉得奇怪:“你怎么不申报院士啊?”段正澄回答了这样一句话:“科研成功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研发的几个重大科研成果,都经起了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后,年,他才申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该届增选院士中,唯一一位年过古稀的当选者。年6月,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由于卓越贡献,段正澄获得了万奖金。段老爷子家并不富裕,但他一转手,就把这万全部捐了出去,“捐给学校给贫困生当奖学金!”而就在10天之前,段老的女儿段菁,在墨西哥筹捐了35万,购买了一批消毒液、防护服和N95口罩,“作为一个武汉伢,作为一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一名华中科技大学教师子弟,我怀着感恩之心,疫情来临,我们每个人要行动起来,卯足了劲,迈过这道坎。”段菁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会在10天后去世,真是让人唏嘘。9执教50多年来,段老爷子只培养了20多位博士。与其他教授比起来,产量很低。他说:“做我的研究生很难。”他说:“我比较挑剔。”段老爷子确实很挑剔,他不仅要求学生成绩要好,“每个学生的论文我都要改很多遍,不过关就重来。”还要求学生私德要好,“要淡薄功名,甘于坐冷板凳。”所以华中科大机械学院,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去给机械狂人当研究生,不熬个四五年,很难博士毕业。”10从华中科大附属中学西南角往北数,路边第二棵树是一棵法国梧桐树,这棵树是段正澄60多年前栽下的。,19岁的段正澄,成了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成立后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年,段正澄大学毕业。毕业后,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当年,他就在校园里,亲手种下了这棵法国梧桐。为什么要种一棵树呢?“希望自己这一生,能够像这棵树一样,扎根在这片校园中,好好做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与学校同成长、共进步。”6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棵小树苗,如今已变成了参天大树。一位网友说得特别好:“一棵树能长多大,多少人在树荫下乘凉受益,不需要树来说话,也不需要把树装扮得像圣诞树一样去表彰,就让树安静地休息吧,大师千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