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轴 >> 曲轴市场 >> 浙江工匠周光国学习拼搏铸就生命无限可
01
他说自己是“学渣”,没考上重点高中,为了寻求出路,上了一个职业学校,最终走向流水线,成为一名打工人。
也正是这个至今对自己没上过大学而耿耿于怀的人,去年荣登浙江工匠榜,成为南湖区工匠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同事们眼中,他是技术大牛,是逆袭榜样,他的存在让人相信:年轻拼搏的生命真的有无限可能。
他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周光国,嘉兴市宏丰机械有限公司曲轴车间主任。从“山区娃”的“初始设置”,一路“打怪升级”,终成独当一面的技改大将,在36岁这年,他走上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山区的孩子,出路在哪?”这是知乎上的一个热议话题,有一个回答让人十分欣赏——“一项突出的工作技能,和改变生活的决心。”从山区走出的周光国,证明了这一点。
坚持学习、醉心钻研是他的秘籍。是的,你没看错,这位自认“学渣”的浙江工匠非常热爱学习。
他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面对难关曾次地想要放弃,但在次的坚持中,一点点地敲破了蓝领工人成长的“天花板”。
“问题粉碎专家”
37岁的周光国现负责宏丰机械一个年产超千万个曲轴的车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该公司主要供应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机械零件,而曲轴正是该产品的主轴。
宏丰机械曲轴车间总面积有千余平方米,数十台设备忙个不停,机械臂集体跳舞,它们灵活地“拿着”待加工的曲轴,自动完成一个个工序,整个车间里,难得见到几个工人。
记者是在车间深处找到周光国的,绿色的工作服简直将他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身材瘦小的他戴副眼镜,文质彬彬,正在向工人分析仪表盘数据,设备的电流声几乎把他的声音完全掩盖。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1个工人负责1台机器,现在1个工人可以管12台机器。”车间生产效率今非昔比,嘉兴市宏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步春感慨良多,一批中流砥柱的成长轨迹和公司技术跃迁过程高度重合。“独当一面!”他这样向记者介绍周光国。
在同事们心目中,周光国是一名“问题粉碎专家”。
技术领域没有童话,谁也没有天生神技,坚守生产一线的15年如琢如磨,是周光国从“小白”到专家的修炼之道。
年,职校毕业的他来到宏丰机械,先在维修车间工作了5年,摸透公司每一台设备,后转岗至技术部参与新品试制,最后调任曲轴车间专攻一域。
长年累月与各类技术问题斗智斗勇,需要聪明才智,更需要纯粹的心境。宏丰机械多次升级设备。“新设备并非开机就能投产,问题多得数不清。”这十年,是宏丰机械技改停不下来的十年,每一次升级,都是周光国的“打怪时间”。
企业技改初期,将粗车、精车、钻孔、铣油槽4道工序整合到一台复合型数控机床,这台尚未“驯化”的新设备试产阶段简直噩梦连连,产品几乎全是废品,尺寸精确性根本达不到图纸要求,周光国发现问题由夹具定位方式不理想导致,他想了N套解决方案,不计其数地尝试,最终通过更换夹具材料解决问题。
年,公司在全行业率先引进机械手,初上岗的机械手十分笨拙,抓不住、抓不紧、取不出这种都算小事,如果发生信号问题出现撞刀情况,昂贵的刀头撞两下就报销了,还是周光国通过改进夹具,让机械手恢复“理智”。
将曲轴从分散性加工升级到数控加工,再“升华”到机械手智能加工,周光国大大加速曲轴车间作业效率。他发明的曲轴铆钉孔加工定位夹具、机床长轴尾顶滑台控制装置等,还取得了1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针对质量隐患、效率不高和节能降耗等问题,他进行了40项技术改造,提出合理化意见余项。他对夹具、刀具的技术创新,使曲轴钻孔机床和转盘机的效率提高50%并节省一半的人工成本。此外,他负责的洗衣机轴承座和空调压缩机产品,从开发到生产线建立并实现量产,全部自主完成,为公司转型升级打实了基础。
英雄不问出处
去年,宏丰机械年产值突破了5亿元,企业将如此重要的岗位交给一位职校毕业生,为何?
工友们敬佩周光国,不仅源于他精湛的技能,还在于他所成就的逆袭样本。在这家以中职院校毕业生为中坚力量的制造业企业,周光国的履历让员工们更敢于追梦。
勤学善思,拼搏进取,这样的关键词,可以用来形容每一位杰出的工匠,但支持周光国走到今天,还有三个字:不甘心。
他来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龙泉,在教育落后的山区学校,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寥寥无几,周光国就是升学失败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年初中毕业后,感到前路渺茫的他,听从亲戚的建议:学一门技术,将来有个好出路。
那一年秋,16岁的他入读位于绍兴的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年职校时光,周光国清醒地认识到,一定要把书读好,把理论知识学扎实。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列。
19岁,同龄孩子高考之际,周光国开始求职,他先是经学校推荐来到某世界强旗下企业实习,在流水线上简单机械地劳作了3个月,觉得毫无收获可言,果断离职。
年,他经亲戚介绍来到宏丰机械,其时还是该公司创业初期,全公司员工总数不到人。周光国进了维修车间,一个师傅带着他们几个徒弟,服务全公司所有生产线。
“我师傅60多岁了,是加西贝拉过来的,技术很强。”时隔10余年,回想起师傅,周光国仍然满怀敬意。车床、磨床、铣床、钻床……在师傅的倾囊相授下,这位初出茅庐的维修工摸透了公司每台机器的工作原理。
“第一次觉得自己行,是公司引进了一台新机器。”周光国回忆,当时师傅稍微交代了几句就去忙别的了,周光国拿着设备说明书琢磨,想不通的地方就翻机械方面的工具书,再想不通就上网看技术大拿的相关讲解。最终,他成为全公司最懂这台新机器的人。通往技改大咖的路,就此打开。
学历不高,是周光国的遗憾,也是他的动力。只有他自己知道一路走来付出多少,每逢新设备上线,他每天几乎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深夜回到宿舍刚躺下,可能又被电话唤醒,回到车间继续忙,等到问题终于解决,抬眼一看,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追光者成为光
周光国不是一个特别健谈的采访对象,对于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往往比问题本身还要简短,随时终结话题。那些和技术死磕、突破局限的日日夜夜,你不描绘一个他熟悉的场景,他都不会主动提及。
然而,当公司同事前来与他沟通新产品设计图纸,他却变了一个人,眉飞色舞且滔滔不绝。让人只能慨叹一声: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回首往事,他多次提到榜样力量。
“我要向他们学习!”就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期间,两位师兄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夺得大奖,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学校为此举行了盛大的表彰仪式,少年的梦被熊熊点燃。
“将来我也要这么厉害!”初到宏丰机械维修部当学徒工,带他的老师傅技能高超,钦佩之余,周光国暗暗发誓。
年,宏丰机械成立柯贤湖工作室,周光国成为该工作室第一批干将。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5个、申请专利4个、新产品立项4个,伴随着创新目标的实现,柯贤湖拼就满身荣光,获评浙江工匠,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光国又有了新的参照系。
从未忘记梦想,从不放弃坚持,如今,这个追光的人,自己身上也渐渐披上了荣耀的弧光。继先后收获嘉兴市“工人发明家”、嘉兴工匠、嘉兴市“十大杰出职工”、南湖区“工人发明家”等荣誉后,周光国在去年获评了浙江工匠。
技术之路注定艰苦孤独,往往前一个喜悦刚刚尝到,下一个难关已经到来。周光国说,压力大的时候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最终不甘心就此认输,他告诉自己,再多试一次也许就成功了,凭着这朴素的信念,真的就迈过了无数个坎。
这位曾经的“学渣”已然成为家乡亲友心目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人们以他为例,告诉身边没考上重点高中、没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只要努力攀登,从哪里出发都可以成功。
“行行出状元。”每到这种时刻,周光国都无比真诚,他给出的意见永远包括:要读书。这位曾经学业上的失败者、流水线上的打工人恳切地说,时代在发展,不学习就跟不上。他自己一直保持着学习和钻研的热情,前方的路仍然很长。
02
从职校毕业生,到一线奔忙的蓝领打工人,再到受人景仰的浙江工匠,是这位奋斗者走过的足迹。
我们看到一个工匠的长成。匠心筑梦、创造伟大,来自实践的千锤百炼,矢志不渝,让人由衷感佩。
周光国的经历,同样折射了南湖畔优秀企业成长的历程。尊重员工的价值、启迪员工的智慧、实现员工的发展,只有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企业才能赢得未来。
人们很喜欢热血故事,但平凡中的英雄主义同样令人肃然起敬。拿着低起点的剧本,演绎一场精彩翻盘。普通人“拼出一个未来”的故事,永远让人感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戏谑努力无用、不如“躺平”的当下,周光国的故事激励我们站起来,走下去,去看更多风景。
监制:高红慧
责编:杨扬
来源:凤桥镇总工会
如有侵权请及时提醒
点个在看和赞,给小编鼓励一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