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轴 >> 曲轴介绍 >> 经典四眼奔驰E级,发动机也有恼人通病
W的奔驰因为四眼头灯设计给很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爱好者。
除了经典的外观,这一代奔驰大规模装备的代号M的V6发动机也是一大特色,这款发动机排量涵盖2.5L到3.5L,车型覆盖从轿车到SUV,应用非常广。
虽然品质总体十分可靠,但也并非完美无缺,比较熟知的就是它的可变进气道执行机构容易坏掉。除此之外它还有个毛病,也是今天我们这台E的遭遇。
车主发现仪表上发动机故障灯在不久前亮起后就再没灭过,担心再开下去会造成进一步的故障,选择了第一时间来进行检查维修,事后看来,这个决定非常明智。
在对车辆进行初步检测后,读取到了和两个故障码,看起来是正时问题,但还有个重要特征就是发动机运行时的动静变大了。这个特征也包含的话,那么实际问题很可能就是M的另一个通病了——平衡轴磨损。
当然还需要些东西来帮助确诊,这需要拆下小油底壳寻找关键证据——这些零散的碎片。其中较大、不规则的是类似橡胶的材质;而较小、泛着光泽的是金属材质,大小形状还基本一样。有了这个基本就能确定是平衡轴的故障了,至于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找到问题所在就有了方向,不过解决起来稍微费点力,M的平衡轴在发动机的V形夹角内,长长的一根穿过发动机,在机舱里无法直接进行更换,需要将发动机“请”出来。
图:取出的发动机
拆卸M的正时系统的盖子也要费点力,发动机前端的盖板都需要拆掉,而且在左右链轮下方盖板内还有两颗较隐蔽的螺丝。
图:隐蔽的螺丝
卸掉左右较隐蔽的最后四颗螺丝后就可以取下盖板了,此时也能直接看到平衡轴,还记得最开始在油底壳内发现的金属碎屑不?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端倪了。没错,那些都是从这个“齿轮”上脱落的,这些齿的顶部参差不齐就是断裂产生的。不过这个“齿轮”是用作链传动,准确点应该称作“链轮”。
左新右旧,新链轮上部有一圈波纹样式的黑色部件,而右侧链轮的早已不翼而飞,化作了文章开头小油底壳内我们看到的那些不规则碎片。
我们再把图片放大看看“齿”的情况,第一直观感受是旧链轮的齿“更尖”,内凹的圆弧也和新的看起来不大一样,每个齿看起来也没有新的那么“厚实”。
一般来说,从端面来看正常的链轮齿型是由3段圆弧和1段直线平滑连接构成。
(图片源自网络)
M的平衡轴靠正时链条驱动,算从动轮,它还带着两块配重,转动起来还是有相当惯性的。而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转速会不断上升下降,链轮要反复地被链条加速减速,这就导致链轮齿的两侧都会被接触磨损到。
(图片源自网络)
圆周方向的磨损表现就是每个齿的厚度被磨的越来越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类似图中这种状态,和正常的齿型比较起来已经显得很薄弱了,红色就是可能断裂的区域。
图:正常齿型的外观
除了圆周方向,链轮还有径向上的磨损。这个磨损会让齿内凹的地方变得更“深”,相当于让链轮变小了,导致链条不能完全绷紧。当然这主要是个示意图,实际没有这么夸张,但肯定是会失去一定张紧能力的。最后就会在前文提到的红色位置附近断裂,也就在链轮上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参差不平的断面。
脱落的齿尖,这些东西残留在发动机里可不是什么好事。除了油底壳里的,正时盖板里的各部位也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确保完全清理。
安装新的平衡轴,可以看到那圈波纹形状的小部件离链条并不远,链轮径向磨损到一定程度后链条就会压到它,长期如此再加上高速的旋转,最终就被压碎掉入了小油底壳内。
作为平衡发动机震动的重要部件,更换新的之后平衡轴要重新对正,M的对正标记在平衡轴的开口和缸体的突起上,回装的时候对齐这两点即可。
发动机配气的正时则显得相对复杂些,除了安装时要对齐外,还需要在曲轴转到40度和度的时候做两次校验。
在观察孔能看到凸轮轴调节器上的记号圆圈就表示正时OK了。
一并换掉漏油的曲轴油封。
对好正时,将外围的设备重新安装就可以让发动机“回家”了,细节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准备着车了。
更换平衡轴后首次启动,这辆E的里程能看到是8万4千公里。
对于部分有这个毛病的M,8W-10W公里是比较容易出现的里程区间,根本原因还是这根平衡轴寿命问题,材质上做的不够完美,后期也有改进件,性能好很多。平时留意下发动机的动静,保养时多检查下小油底壳是能够及时发现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